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减轻农民负担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30 12:33:10   浏览:897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减轻农民负担的通知

农业部


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减轻农民负担的通知
农业部



1991年12月国务院颁发了《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1992年9月国务院发出通知批转了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业承包合同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通知》)。党的十四大以后,为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增长,进一步做好农
村工作,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切实减轻农民负担,1992年12月党中央、国务院针对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召开六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座谈会和全国农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以下简称“两会”),提出了稳定农村发展农业的十项具体措施。“两会”的召开引
起了地方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农民负担过重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采取有力措施制止乱收费、乱集资和各种摊派,已经成为党中央、国务院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稳定农村,发展农业,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步骤。
为了进一步贯彻国务院《条例》、《通知》和“两会”精神,做好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工作,把减轻农民负担工作落到实处,特提出以下要求:
一、依法完善农业承包合同,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工作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面很大,政策性很强,各级农村经营管理部门要增强法制观念,严格按照国务院《条例》办事。《条例》规定的村提留、乡统筹费,要严格控制在农民上年人均纯收入的5%
以内,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各地要通过填制农业承包合同将上述有关政策落实到户。除《条例》规定的三项提留、五项统筹外,其他各项收费、集资和摊派,一律不得纳入承包合同收取。禁止向农民摊派报刊、保险、有价证券和电影费等;对不能保证兑现的服务
项目,一律不准订入承包合同,搞代收代办或以服务为名,强行向农民收费;不准把向农民收费、罚款、集资同各级干部利益挂钩;取消农村一切达标升级评比活动。杜绝在农业承包合同的签订上强迫命令、随意侵权、以权代法等行为。
二、改进提留和统筹提取管理办法。对提留统筹要严格按照预算审批方案,实行定项限额的管理办法。要落实《条例》中有关对困难户减免提留统筹和劳务的规定。不准以各种名义预收提留统筹款;不准在农民交售农副产品和发放预购定金时强制扣款,更不准滥用司法手段强行向农民
收款收物。
三、加强提留统筹资金和劳务的管理,提高资金和劳务使用的透明度。各级农村经营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照《条例》规定,对提留统筹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不准把村提留乡统筹费集体资金平调、挪用到乡、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外使用,坚持由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统一管理。不准强制农民
以资代劳和平调以资代劳金,坚持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以出劳为主。年终要将提留统筹资金和劳务的使用情况向农民群众张榜公布。
以上要求,请各级主管部门及时向农村经营管理部门传达、贯彻。凡与本通知不符合的做法,应及时坚决予以纠正。



1993年1月27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山东省涉外经济公证暂行规定

山东省政府


山东省涉外经济公证暂行规定
山东省政府



第一条 为了在涉外经济活动中更好地运用公证这一法律手段,保障和促进我省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暂行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凡在我省境内的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在涉外经济往来中需要公证的法律行为、法律文书和事实,均可依照本规定向公证处申请公证。
第三条 公证处要依据我国法律并参照国际惯例办理涉外经济公证业务,以预防纠纷,减少诉讼,维护国家利益,保护国内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第四条 涉外经济公证的业务范围
(一)证明企业及其他经济组织进行涉外经济活动所需要的委托书、授权书、文件上的签名及印鉴属实,文件的副本、节本、译本、影印本与原本相符。
(二)证明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在域外设立办事机构、举办合资或独资企业,以及对外承包工程投标等方面所需的法人凭证、资产负债表等。
(三)证明去域外从事合资、合作和劳务服务等人员的专业职称、职务、学历、经历、劳动保险、健康状况以及未受刑事制裁等。
(四)证明贷款协议和经批准可对外担保部门出具的担保证书。
(五)证明出口商品的商标注册证书、产地证明、产品成份表等。
(六)证明涉外经济纠纷中诉讼、索赔等方面所需要的各种证据。
(七)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和国际惯例办理其他公证事务。
第五条 涉外经济公证,由法律行为所在地或法律事实发生地有管辖权的公证处办理。
第六条 申请涉外经济公证,应由当事人、代理人或单位代表人(以下统称当事人),持有关证件亲自到公证处办理。
第七条 公证处对当事人提供的证明,认为不完备或有疑义时,有权通知当事人作必要的补充,或者直接向有关单位、个人调查,索取有关证件和材料。
第八条 公证处受理的涉外经济公证,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办证程序,经审查,其内容真实、合法的,应及时出具公证书,并承办认证事宜。
第九条 公证处对不真实、不合法的事实与文书,拒绝公证,并以口头或书面形式通知当事人。如当事人不服或认为处理不当,可以向公证处所在地的市、县司法行政机关或上级司法行政机关申诉,由受理机关作出决定。
第十条 公证处办理涉外经济公证,依照司法部、财政部的《公证收费暂行规定》收取公证费。公证费一律按人民币计收。
第十一条 本规定由省司法厅负责解释。



1987年5月18日

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转发司法部律师司《关于中国法律服务(香港)有限公司深圳办事处的性质和法律地位的复函》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


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转发司法部律师司《关于中国法律服务(香港)有限公司深圳办事处的性质和法律地位的复函》的通知
1992年3月17日,最高法院办公厅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
现将司法部律师司给我院研究室《关于中国法律服务(香港)有限公司深圳办事处的性质和法律地位的复函》转发给你们,请照此办理。

附:司法部律师司关于中国法律服务(香港)有限公司深圳办事处的性质和法律地位的复函 (92)司律字第002号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
你室(91)12号函即《关于明确中国专利代表(香港)有限公司和中国法律服务(香港)有限公司深圳办事处的性质和法律地位的函》收悉。现答复如下:
1988年2月24日,司法部办字第030号文件,即《关于设立“中国法律服务(香港)有限公司”的通知》指出:“经有关部门批准,我部决定在香港设立‘中国法律服务(香港)有限公司’,由中国律师组成,对内、对外以中国律师身份办理有关法律事务。”现在,该公司在深圳设立了办事处,它具有我国境内律师事务所的性质和法律地位,该公司成员持有深圳办事处的证明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工作执照》时,应准予以律师身份参加诉讼。
1992年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