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国土资源部党组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9 09:03:30   浏览:978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共国土资源部党组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通知

国土资源部


中共国土资源部党组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通知

国土资党发〔2008〕4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计划单列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国家海洋局,国家测绘局,解放军土地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部其他直属单位,部机关各司局: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是在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做好国土资源管理相关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国土资源保障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全局出发,把学习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切实抓紧抓好。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认真学习,准确把握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全局


准确把握农村改革发展的整体部署。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础制度。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必须全面把握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全面把握加强农村制度建设和创新的重大任务,全面把握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举措,全面把握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的重大安排,这对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准确把握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方向和要求。按照服务农村改革发展大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方向和要求,系统思考、谋划和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通过深化制度改革,建立以产权明晰为前提、用途管制为核心、节约集约为手段、严格管理为保障,适应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要求的农村土地管理新机制,形成耕地得到切实保护、各类用地得到基本保障、土地资产效益得到充分体现、农民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的土地管理新格局。


切实加强对学习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组织领导。坚持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系统学习与专题研讨相结合,在组织党员干部搞好自学的基础上,着力抓好学习培训。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与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结合起来,做到融会贯通。通过认真学习,切实把国土资源系统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用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导推进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真正把中央要求全面落到实处。


二、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


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关系国家宏观调控效果、粮食安全、社会和谐稳定和长远发展。要从完善耕地保护责任制、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实行耕地先补后占、积极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等方面,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层层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年度耕地保护目标责任考核,进一步明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的目标任务,层层建立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加强目标考核。研究制订政策措施,建立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和保护补偿机制,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结合县级、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在按照上级规划下达指标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中,将粮棉油生产基地,有良好水利和水土保持设施的高产、稳产、优质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严禁通过调整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变相占用基本农田。确需占用基本农田的,须经国务院批准,并按照“先补后占”的原则,补划数量、质量相当的基本农田。大力开展基本农田整理,积极推进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


进一步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实行下达年度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与补充耕地潜力和完成情况挂钩制度。各省(区、市)应检查已补充耕地纳入储备库情况,按规定标准足额征收耕地开垦费,加大补充耕地力度,将占用耕地的非农建设项目报批与已补充耕地通盘考虑,切实做到“先补后占”。


积极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继续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资金投入,按照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切实加强项目管理,接受社会监督,确保工程质量,为支农惠民、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服务。


三、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从严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


节约集约用地是我国土地利用的根本方针。要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从规划、市场配置、标准、评价考核等方面建立一整套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


加强规划的控制引导。以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为前提,以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为重点,以节约集约用地为核心,转变土地利用方式,统筹各业各类土地利用。公路、铁路、民航、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专项规划要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规模,通过严格控制总量,压缩建设用地规模,提高用地效率,抑制重复建设。


深化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严格实施工业用地最低价标准,逐步缩小划拨用地范围,对国家机关办公用地、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城市基础设施及各类社会事业用地,积极探索实行有偿使用的办法。加快完善市场竞争、价格调控机制和土地占用的成本约束机制。
严格用地标准管理。按照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进一步健全建设用地标准体系,尽快修订、完善并严格执行各类非农建设的用地标准,不得突破用地标准供地。


建立健全并严格实施评价考核制度。开展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估,引导和规范开发区“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尽快出台单位GDP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同新增建设用地消耗评价的考核办法,加强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和措施的评价考核。尽快发布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潜力评价规程,全面开展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潜力评价工作。


严格宅基地管理并依法保障宅基地用益物权。抓紧修编完善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统筹城乡建设用地和控制增量、合理布局、节约集约用地、保护耕地的总要求,合理确定农村居民点数量、布局、范围和用地规模,安排一定比例的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用于农村居民住宅建设。结合土地资源条件,按照节约集约用地要求抓紧修订宅基地标准。认真落实一户一宅政策,进一步完善宅基地使用制度。探索制订宅基地退出机制的具体政策规定,提高宅基地利用效率。


四、深化征地制度改革,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征地问题涉及被征地农民的切身利益。要进一步深化征地制度改革,逐步缩小征地范围,完善征地补偿安置机制。


逐步缩小征地范围。在原有划拨用地目录的基础上,抓紧研究确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范围,建立相应的协调裁决机制。部将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试点,加快健全和完善制度。


完善征地补偿机制。按照被征土地同地同价原则,综合论证和听证结果,由地方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统一的征地补偿标准,对被征地农民进行合理补偿,及时足额支付到位。各省(区、市)要抓紧做好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区片综合地价的修订完善工作,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适当提高征地补偿标准,经省(区、市)人民政府批准,从2009年起逐步公布实施。


解决好被征地农民的就业、住房和社会保障。根据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享有耕地的不同情况,实行差别化的安置政策,拓宽安置途径,积极推行多元化安置,切实解决好被征地农民的就业、住房和社会保障,保障被征地农民的长远生计。部将配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按照应保尽保、先保后征的原则,认真研究征地批后实施程序、社保资金筹集及分配使用管理等问题,制订有关政策性文件。


五、严格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管理,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对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维护和保障农民土地财产权益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要加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管理,规范集体建设用地入市行为,积极稳妥推进制度创新。


明确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范围。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非农建设使用农村集体土地,实行国家征收。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外,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以及国防、军事等公益性用地继续实行国家征收;除用于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用地以及农村村民法定的宅基地外,经批准占用农村集体土地建设非公益性项目,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允许农民依法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开发经营并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不得利用农村集体土地建设商品住宅、不得建设高尔夫球场、不得建设其他违反国家产业政策和土地供应政策等法律法规规定的项目。


严格执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用途的建筑物、构筑物,不得重建、扩建,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不得流转;严禁未经批准将规划确定的农用地和未利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确需转为建设用地的,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纳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依法办理审批手续,并先行做到耕地占补平衡。


加快土地有形市场建设。建立与国有土地出让、转让制度相衔接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出让、转让制度。根据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出让、转让的实际需要,本着统一、公开、便民、高效的原则,完善土地有形市场的功能、布局,建立健全制度规范。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管理,严格限定使用范围,明确审批程序。划拨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改变用途或进入市场流转时,应在土地有形市场公开交易。编制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计划,报经县(市)以上人民政府核准后,由县(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切实加强监管,确保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规范、有序进行。


六、加快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全面建设与农村改革发展相适应的土地产权制度


土地产权是农村土地管理的核心。要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产权明晰和搞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要求,大力推进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的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全面查清集体土地权属状况。结合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全面查清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等农村土地产权的权属状况,按照调查一宗、登记一宗的原则,全力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加快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充分发挥土地确权登记在保护权利人合法权益、保障土地交易安全中的重要作用。征收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在办理征地手续之前,必须完成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进入有形市场交易的经营性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必须经过确权登记,做到产权明晰、没有纠纷。


加强土地登记信息可查询服务。做好农村各类土地登记资料的收集、整理、共享和汇交管理,提供农村土地登记结果查询服务。大力加强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研究,进一步细化权利、显化主体、明确权能,不断健全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


七、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整体控制作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要科学修编并严格实施县级和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安排农村建设用地,促进农村产业集聚,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提升农村防灾减灾能力,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农村土地利用的整体控制作用。突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乡村建设、农田保护、产业聚集、村落分布、生态涵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强化空间管制,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用地制度。结合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细化村庄土地利用安排。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制订涉及土地利用的村镇建设规划、农业农村发展规划、生态建设规划等,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在用地规模和总体布局上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管理。在严控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的前提下,统筹安排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周转指标,纳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统一管理,稳步推进挂钩试点工作。


严格划定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扩展边界。预留必要建设空间,重点保障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必需的建设用地,支持农村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卫生、人口计生等社会事业发展。严禁在扩展边界外进行建设。


八、强化服务意识,全面提高地质工作对农村改革发展的服务水平


农村地质灾害防治是加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要从防灾能力、地下水勘查评价、农业地质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等方面加强农村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全面提高农村地质灾害防灾能力。开展山区农村和村庄、集镇等人员集中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和评价工作。建立多发区、易发区较为完善的群测群防体系,全面推广使用简易监测预警仪器,提高农村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水平。开展农村地区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和搬迁避让工程,尽快消除一批重大地质灾害隐患。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农民的地质灾害防灾意识和临灾自救、互救能力。根据《汶川地震灾区防灾减灾专项规划》的要求,切实做好汶川地震灾区安置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恢复重建群测群防体系等农村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开展农村地区地下水勘查评价工作。继续加强西北干旱缺水地区的地下水勘查评价,切实解决人畜饮水问题。继续采取部省合作等方式,加强西南岩溶石山和红层地区调查评价和地下水开发利用示范工作。集中资金和技术,尽快解决东北、西北和西南地方病严重的农村地区的安全饮水问题。


进一步加强农业地质工作。关注农村土壤环境和农作物安全,加快农业土壤地球化学调查和评价,系统总结调查评价成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特色农业发展、耕地保护、农村环境保护、农作物安全等提供科学依据。


加大农村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力度。优先安排位于农村地区、已对农村土地和地质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项目,切实落实中央财政资金的配套资金。严格执行农村地区新建矿山的矿山地质环境保证金制度,督促矿山企业切实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主体作用,尽最大努力避免造成新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九、深入研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


改革决策要与法制决策相结合。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必须在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的框架内规范推进。

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土地管理领域已经在土地规划、耕地保护、建设用地管理、执法监察等方面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基本符合国土资源管理实践要求。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严明法纪,坚持有法必依,在法律法规没有修改前,严格执行现行法律法规,稳定规范土地管理秩序。

完善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深入总结近年来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新情况、新变化,对符合现行法律法规,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又行之有效的做法,要使其规范化,通过调整体制机制上升为制度;对已经不适应新情况、新形势的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要抓紧修改修订。抓紧做好《土地管理法》修改的相关工作,开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土地利用规划条例》等的起草研究工作。地方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对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梳理地方性法规、文件,主动与地方人大和法制办沟通,抓紧修改完善。


十、加强指导,稳步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试点先行是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要深化已有试点、开展新的试点,加强宣传引导和政策指导,稳步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深化已有试点。已经部署开展的征地制度改革、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等各类试点要进一步总结深化、不断完善。国家批准的各类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要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根据部省(市)合作协议,不断深化已有改革,总结创新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具备成熟经验、初步具有规范做法的试点可以进一步推进,为全国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创造鲜活经验,提供典型示范。

开展新的试点。还不具备成熟经验和规范管理办法的地方,要先认真研究,拿出试点方案,多方论证,逐步开展。各类试点要慎之又慎、稳步推进,防止出偏差、走弯路。如需突破现行法律法规或配套政策,必须经过报批并做到“局部试验、封闭运行、结果可控”,试点成功后方可在面上推广。


加强宣传引导和政策指导。发挥舆论宣传主阵地作用,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围绕社会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通过新闻发布会、专家解读等方式,统一对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认识。尽快出台政策,加大指导力度。围绕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加强调查研究,逐步将《决定》的各项规定和要求具体化,明晰政策界限。加大政策指导和督导力度。敏锐关注新情况、新问题,及时主动开展工作,将苗头性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严格执法监管,加强基层土地执法动态巡查,及时发现并有效制止各类土地违规违法行为。


当前,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我们要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全面完成各项任务,切实把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到实处,努力开创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新局面。

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将贯彻落实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及时向部报告。


二○○八年十一月十四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南省征地安置留用地管理办法的通知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南省征地安置留用地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海南省征地安置留用地管理办法》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二年六月二十八日


海南省征地安置留用地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征地安置留用地(以下简称留用地)管理,保障被征地农民长远生计,统筹城乡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及社会和谐稳定,根据《海南经济特区土地管理条例》、《海南省土地征收补偿安置管理办法》等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留用地是指国家依法征收农村集体土地时,按征收土地面积的一定比例安排给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用于保障被征地农民生产生活的建设用地。

第三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依法征收农村集体土地时进行留用地安置,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留用地安置应当遵循有利于农民生产生活、保障农民长远生计的原则。

第五条 符合下列条件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可以给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安排留用地:

(一)农村集体的土地或耕地被征收面积累计达到60%以上;

(二)按照国家和我省征地补偿有关规定对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进行补偿安置后,尚不能保证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

(三)因征地造成被征地农民就业存在困难;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被征收的农村集体土地或耕地累计面积,以2007年10月1日《海南省土地征收补偿安置管理办法》施行之日起计算。

第六条 留用地面积不得超过被征地总面积的8%,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规定具体比例。留用地在被征地总面积外另行安排。

被征地总面积以2007年10月1日《海南省土地征收补偿安置管理办法》施行之日起计算。

第七条 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按照统一规划、集中连片的原则,优先在城镇规划区、旅游开发区或工业功能区进行留用地选址,统筹安排留用地;确实无法集中安排或者集中安排不方便生产生活的,可以在本村集体所有土地范围内进行留用地选址。

留用地选址应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

第八条 留用地在本村集体所有土地范围内选址的,可以保留集体土地性质,或者根据群众意愿及留用地选址等情况将集体土地征收为国有土地。

留用地在本村集体所有土地范围外选址的,应当征收为国有土地。

已安排的集体土地性质留用地,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要求征收为国有土地的,可以按本办法及有关规定办理。

留用地涉及农用地转用和征收土地的,应当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和征收土地审批手续。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所发生的费用由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承担。

第九条 留用地安置应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向市、县、自治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留用地安置申请。

(二)市、县、自治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对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被征收的土地或者耕地情况进行审核。符合留用地安置条件的,会同同级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选址方案。

(三)市、县、自治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留用地安置方案,并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留用地安置方案内容包括需安排留用地所对应的征地项目、征地面积、符合留用地安置条件的说明、留用地比例、留用地面积、留用地用途及规划条件、供地方式等。规划条件应由同级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城乡规划提出。

(四)留用地安置方案经批准后,由市、县、自治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本办法第十条的规定办理留用地供应的相关手续。

第十条 留用地保留集体土地性质的,由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并核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证。

留用地为国有土地性质的,由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以无偿划拨方式供应给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第十一条 留用地应当按照城乡规划用于收益稳定、促进农民就业的项目建设。

第十二条 集体土地性质的留用地应当根据城乡规划、有关批准文件的规定进行开发利用,但不得用于商品住宅建设。

第十三条 集体土地性质的留用地的流转及开发利用参照国家和我省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四条 国有土地性质的留用地应当根据国有建设用地划拨决定书确定的土地用途、规划条件等,由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自主开发利用。

国有土地性质的留用地因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自身条件限制等原因难以自主开发利用的,经依法批准后可以作价入股、联营合作、转让、租赁等方式进行开发利用。

国有划拨留用地以作价入股、联营合作、转让、租赁等方式进行开发利用的,应当经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并经乡(镇)人民政府和市、县、自治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报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批准,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国有划拨留用地以作价入股、联营合作、转让、租赁等方式进行开发利用的,应当进入土地有形市场公开交易。

第十五条 留用地的抵押或担保,应当经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并依法办理抵押登记手续。

第十六条 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开发留用地获得的收益,归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共同所有,并按照有关规定分配使用与管理。

第十七条 留用地应当以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名义进行登记。经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也可以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独资成立的企业名义进行登记。

留用地在办理土地登记手续时,应当备注“留用地”。留用地经依法批准转让的,办理土地变更登记手续时,取消“留用地”备注。

第十八条 市、县、自治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以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单位建立留用地台帐,实行动态管理,并报省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九条 市、县、自治县土地、规划、建设、监察等部门以及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留用地的监督和管理。

第二十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对留用地的供应以及作价入股、联营合作、转让、租赁等进行审批、登记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未按批准条件开发利用留用地或未经依法批准擅自将留用地作价入股、联营合作、转让、租赁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罚。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省国土环境资源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国内企业偿付中外合资租赁公司外汇租金的管理规定

国家外汇管理局


国内企业偿付中外合资租赁公司外汇租金的管理规定
国家外汇管理局




国家外汇管理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局,计划单列城市、经济特区分局:
为完善对中外合资租赁公司的管理,保证其业务顺利开展和租金的按时收取,现对国内企业偿付中外合资租赁公司外汇租金问题统一要求如下:
一、国内企业如拟通过中外合资租赁公司以租赁方式引进设备,事先必须报经国家外汇管理局(分局)同意。外汇管理局(分局)本着鼓励引进先进技术、能够增加出口创汇能力的原则予以审批。国内企业应将签订的租赁合同和年度的租金偿付计划报外汇管理局(分局)备案。
二、国内企业可用下列外汇偿付租金:
1.租赁设备投产后新增外汇收入;
2.自有的留成外汇;
3.国家外汇管理局(分局)同意的其它外汇。
租赁设备投产后新增外汇收入可先偿付租金,后办理留成;用留成外汇或其它外汇偿付租金必须是现汇(各分局制订具体管理办法)。



1988年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