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明确政府采购保证金和行政处罚罚款上缴事项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3 03:01:30   浏览:920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明确政府采购保证金和行政处罚罚款上缴事项的通知

财政部


关于明确政府采购保证金和行政处罚罚款上缴事项的通知

财库〔2011〕15号


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高法院,高检院,有关人民团体,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中共中央直属机关采购中心,全国人大机关采购中心:
  为了加强政府采购活动的监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和《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分离实施办法》(国务院令第235号)等有关规定,现就政府采购保证金和行政处罚罚款上缴渠道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关于保证金的上缴
  在中央政府采购活动中,供应商出现政府采购相关规定和采购文件约定不予退还保证金(投标保证金和履约保证金)的情形,由集中采购机构、采购人按照就地缴库程序,将不予退还的保证金上缴中央国库。
  二、关于行政处罚罚款的上缴
  在中央政府采购活动中,政府采购相关方违反政府采购有关规定被财政部处以罚款的行政处罚,由被处罚人按照就地缴库程序将所罚款项上缴中央国库。
  三、关于就地缴库程序
  上述资金的性质属政府非税收入,缴款人应根据属地原则到财政部驻该地区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领取《一般缴款书》,通过填写《一般缴款书》将资金缴入中央国库。一般缴款书的填写方式:预算科目名称填“其他一般罚没收入(103050199)”;收款单位一栏:财政机关填财政部,预算级次填中央级,收款国库填写实际收纳款项的国库名称(国家金库总库或国家金库××省分库)。
                              财政部        
                           二〇一一年一月二十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转发省人民政府关于扩大派驻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总监试点工作的通知

广东省广州市人民政府


转发省人民政府关于扩大派驻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总监试点工作的通知
广州市人民政府



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
现将省人民政府《关于扩大派驻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总监试点工作的通知》(粤府函〔1999〕133号)转发给你们,并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提出如下意见,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派驻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总监是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监管,全面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加强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及市属各单位要认真组织学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把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总监的试点工作做好。
二、市本级以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技术监督局为试点单位,区、县级市以荔湾区、花都市为试点单位,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试点范围。
三、派驻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技术监督局的财务总监从市财政局中选派具备任职条件的人员担任,并由市财政局确定;区、县级市由当地政府确定。
四、各区、县级市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按省有关要求并参照高要市、广宁县的做法制定财务总监的工作制度及规定。
五、全市试点工作的协调事宜及市本级行政事业单位试点工作由市财政局负责。


粤府函〔1999〕133号


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府直属有关单位:
建立派驻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总监制度,是我省对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性资金及其收支活动进行监管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加强廉政建设的一种有效办法。为部署这项工作,我省于去年在高要市、广宁县进行了小范围的试点。从试点的情况看,效果明显,进一步
规范了行政事业单位的收费、罚没行为;加强了对资金的监管;健全了财务管理制度;及时发现并纠正违纪问题,促进了单位的廉政建设。为进一步取得经验,完善制度,省政府决定从1999年起,扩大派驻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总监试点工作的范围。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确定佛山市为市级(地级以上市)试点单位,其他市(地级以上市)由市人民政府决定,自选1-2个县(市)、区进行试点,从5月10日起实施。各试点单位名单请于1999年4月30日前报省财政厅。
二、派驻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总监是受各级政府委派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进行专业监督的人员,主要从财政、审计等部门挑选。对选派人员要认真考察,要求政治素质较高,廉洁奉公,熟悉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三、为保证派驻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总监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各试点市、县、区可参照高要市、广宁县的做法,制定有关试点工作制度和规定,明确对财务总监的选派、职责、奖惩和管理以及被派驻单位的责任,并实行财务总监定期报告制度。
四、全省试点工作的协调事宜及省级行政事业单位试点工作由省财政厅负责。
参考材料:一、《高要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总监管理
暂行规定》
二、《广宁县行政事业收费执收单位财务
总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落实行政事业单位“收支两条线”规定,规范和加强预算外资金的管理,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和《广东省行政事业性收费财务管理办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指预算外资金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其范围包括: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和附加收入以及其他未纳
入预算管理的财政性资金。
第三条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总监(以下简称财务总监)是市人民政府授权对行政事业单位整体财务进行专业监督的人员。
第四条 各项预算外收入超过10万元的单位需要设立财务总监。

第二章 任职资格
第五条 财务总监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能够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以及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保守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秘密;
(二)坚持原则,清正廉洁,办事公道;
(三)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熟悉国家财经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制度,掌握现代管理的有关知识;
(四)取得助理会计师任职资格并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或取得会计师任职资格并有3年以上的会计工作经验;或者从事会计工作十年以上。
(五)身体健康,能够胜任本职工作。
第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担任财务总监:
(一)因监督、审核、操作失误或渎职,导致派驻单位财务受到损失而受到记过以上处分的;
(二)不坚持原则,不如实反映单位财务情况,有参与单位在帐目上弄虚作假行为而受到记过以上处分的;
(三)违反财经纪律、制度,利用职权贪污、挪用公款的;
(四)个人借用款项数额超过其本人2年总收入到期未偿还的。

第三章 岗位职责
第七条 财务总监必须向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总监办公室(以下简称财务总监办公室)如实反映单位的财务情况。从宏观上对单位财务管理的合理性、合法性、真实性,实施监督和调控,与单位会计主管人员密切配合,各负其责。会计主管人员按《会计法》对会计行为负责,而财务总监
对财务会计管理负有责任。
第八条 财务总监行使下列职权:
(一)列席单位有关财务状况会议,但要注意保守单位的秘密。
(二)审核单位的重要财务报表和报告,并与单位负责人共同确认其完整和准确后上报有关部门;
(三)审核单位的重要财务事项,监督在规定范围内的资金使用情况;
(四)参与拟订单位年度预、决算方案,并向单位提出审核意见;
(五)监督单位年度财务计划的实施,审核单位资金筹措的合法、合理及安全性,并对重大财务收支提出独立的审核意见;
(六)对单位财务投资独立作出财务审核报告,并从财务的角度,监督检查单位重大财务收支项目的实施;
(七)有权制止单位对外支付乱摊派、乱赞助、乱投资行为,有权制止单位违背有关财务制度规定随意划拨资金的行为;
(八)督促和参与制订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依法调整和完善单位经济核算制度和内部管理。
(九)参与制订下属单位的管理方案;
(十)监督检查单位财务运作和资金收支情况,查阅会计帐簿,对不符合《会计法》的核算标准和方法,有权制止执行和提出处理办法。
(十一)每年向有关部门报告派驻单位的资产和经济变化情况,对财务方面的重大问题要及时报告。
第九条 行政事业单位法人代表必须促使本单位财务部门支持和保障财务总监获取和行使上述所规定的职权。
第十条 财务总监承担下列责任:
(一)对单位的重要财务报表和报告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与单位负责人共同承担责任;
(二)对由于失职,又不向财务总监办公室反映情况而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承担相应责任;
(三)对单位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不上报或参与弄虚作假,承担相应责任。

第四章 任免与奖惩
第十一条 财务总监由市人民政府委派任职,任期为三年。由市政府委托市财政局管理和解决,经费由市政府协调解决。
第十二条 财务总监办公室每年必须对财务总监进行考核,考核分优秀、称职和不称职三个档次,并将考核结果报同级财政及主管部门。考核在每年的三至六月份进行,考核意见详细记载进入其档案,作为续聘、解聘、奖惩的重要依据。
第十三条 财务总监在工作中成绩显著,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财务总监办公室应给予一定奖励:
(一)经财务总监办公室考核,评为优秀的;
(二)在加强财务监管,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单位经济效益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
(三)在维护国家财经纪律,抵制违法行为,保护国有资产安全,防止或避免国有资产遭受重大损失方面,有较大贡献的;
奖励财务总监的奖金额度以不超过其本人年薪的10%为限,奖金由财务总监办公室从市政府协调安排资金中解决。
第十四条 财务总监在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视情节轻重,给予一定处分:
(一)没有履行职责,致使派驻的单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财经制度,造成财务工作严重混乱的;
(二)对截留、挪用、私分应当上缴国家的收入,对挥霍浪费单位财产,损害国有资产利益的行为,不抵制、不制止、不报告,致使国家集体利益遭受损失的;
(三)在其主管的工作范围内发生严重失误,或者由于玩忽职守,致使国有资产遭受较大损失的;
(四)以权谋私,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知情不报,致使国有资产遭受较大损失,或者造成严重影响的;
(五)有其他严重渎职行为或严重错误的。
财务总监在工作中有前款第(一)项情形之一的,由市人民政府对其发出书面警告,警告的一个月内无改正的,撤销其职务。
财务总监在工作中有前款第(二)、(三)、(四)、(五)项情形之一的,撤销其职务。
财务总监有前款所列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 财务总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解聘:
(一)由于健康原因无法正常履行岗位职责的;
(二)经财务总监办公室考核不称职的。

第五章 被派驻财务总监单位的责任
第十六条 被派驻财务总监的单位在下列情况下,必须有财务总监参加拟定并签字才生效,如无财务总监签名有关审查部门不得受理。
(一)决定单位的财务方针和计划。
(二)聘用和更换财务负责人。
(三)审议和批准有关财务报告。
(四)审议和批准单位的年度财务预算、决算方案。
(五)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制定或修改,重大经济合同的签订。
第十七条 单位法人代表应主动与财务总监密切配合。与财务总监共同做好单位经济活动事前控制,事中检查和事后追踪监督。财务总监要接受派驻单位的监督。财务总监没有履行职责或有不良行为的,可向财务总监办公室反映。
第十八条 单位财务人员要切实履行职责,依法进行经济核算,如实反映单位财务信息,积极与派驻的财务总监紧密合作,发现单位在财务方面有不良倾向或不法行为,可以单独向财务总监报告情况,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阻挠或干涉。
第十九条 财务总监协助派驻单位开展业务的正常费用由单位在办公费用中支付。
第二十条 单位法人违反上述第十六条、第十七条者,市政府要对其作出行政和经济处罚,情节严重的要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本暂行规定未尽事宜,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第二十二条 本暂行规定由高要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总监办公室解释并监督实施。
第二十三条 本暂行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强化行政事业执收单位财务管理和监督,更好地贯彻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预算外资金管理的通知》(宁府〔1998〕25号),全面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深化我县预算外资金管理改革,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行政事业单位设置财务总监是由县人民政府直接授权并对行政事业单位实施财务监督管理的人员。是县人民政府对其属下职能部门行使所有者权利的重要手段。
第三条 各项预算外资金收入全年达到30万元以上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执收单位应设立财务总监。
第四条 县人民政府成立财务总监协调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财务总监人员由县政府从财政局抽调并管理。

第二章 财务总监聘任资格
第五条 财务总监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国家公务员守则,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以及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保守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秘密;
(二)坚持原则,清正廉洁,秉公办事;
(三)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熟悉国家财经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制度,掌握现代财务管理的有关知识;
(四)取得助理会计师任职资格并有5年以上财务管理工作经验;或取得会计师任职资格并有3年以上的会计工作经验;
(五)身体健康,能够胜任本职工作。
第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担任财务总监:
(一)因监督、审核、操作失误或渎职,导致派驻单位财务受到损失而受到记过以上处分的;
(二)不坚持原则,不如实反映单位财务情况,有参与单位在帐目上弄虚作假行为而受到记过以上处分的;
(三)违反财经纪律、制度,利用职权贪污,挪用公款的。

第三章 财务总监职责范围
第七条 财务总监直接接受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总监办公室的领导(以下简称财务总监办公室),如实反映派驻单位的财务情况,对单位财务管理的合理性、合法性、真实性,实施监督和调控,与单位会计主管人员密切配合,各负其责。会计主管人员按《会计法》对会计行为负责,而财
务总监对财务会计管理实施有效的监督职责。
第八条 财务总监行使职责范围:
(一)参与拟定单位年度预算外资金收支预、决算方案,监督单位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执行情况;
(二)监督单位预算外资金的立项和审批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制止单位越权擅自设立基金、收费项目等违纪行为;
(三)监督单位预算外资金的收取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制止单位随意扩大收取范围、自行提高收取标准和不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票据等违纪行为;
(四)监督单位履行政府现行预算外资金管理规定,督促单位按规定及时、足额将预算外资金缴存财政预外资金专户;制止单位截留、转移、挪用、坐支预算外资金收入等违纪行为;
(五)监督预算外返拨资金财务支出执行情况,有权对单位财务支出进行跟踪检查;
(六)审核单位的重要财务报表和报告,并与单位负责人共同确认其完整和准确后上报有关部门;
(七)督促和参与制订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依法调整和完善单位经济核算和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并督促贯彻执行;
(八)监督单位年度财务计划的实施,加强单位国有资产的完整性的监督,审核单位资金筹措和使用的合法性、合理性,并对重大财务收支项目提出审核意见;
(九)监督检查单位财务运作和资金收支情况,对违反财务制度行为及时制止或提出处理意见;
(十)列席单位有关财务状况会议,遵守单位的保密守则;
(十一)每年向有关部门报告派驻单位的资产和经济变化情况,对财务方面的重大问题要及时报告。
第九条 行政事业单位法人代表必须促使本单位财务部门支持和保障财务总监获取和行使上述所规定的职责。
第十条 财务总监承担的责任:
(一)对单位的重要财务报表和报告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合法性与单位负责人共同承担责任;
(二)对由于失职,又不向财务总监办公室反映情况而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承担相应责任;
(三)对单位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不上报或参与弄虚作假,承担相应责任。

第四章 任免与奖惩
第十一条 财务总监由县人民政府实行聘任制,任期为二年,由县政府委托县财政局管理和解决,经费由县政府协调解决。
第十二条 财务总监办公室每年必须对财务总监进行考核,考核分优秀、称职和不称职三个档次,并将考核结果报同级财政及当地政府。考核在每年的3至6月份进行,考核意见详细记载进入其档案,作为续聘、解聘、奖惩的重要依据。
第十三条 财务总监在工作中成绩显著,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财务总监办公室应给予一定奖励:
(一)经财务总监办公室考核,评为优秀的;
(二)在加强财务监管、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单位经济效益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
(三)在维护国家财经纪律、抵制违法违纪行为,保护国有资产安全,防止或避免国有资产遭受重大损失方面,有较大贡献的;
奖励财务总监的年度报酬视其工作业绩以不超过其本人1-2个月薪金为限,奖金由财务总监办公室从县政府协调安排资金中解决。
第十四条 财务总监在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视情节轻重,给予一定处分:
(一)没有履行职责,致使派驻的单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财经制度,造成财务工作严重混乱的;
(二)对截留、挪用、私分应当上缴财政的收入,对挥霍浪费单位财产、损害国有资产利益的行为、不抵制、不制止、不报告,致使国家集体利益遭受损失的;
(三)在其主管的工作范围内发生严重失误,或者由于玩忽,致使国有资产遭受较大损失的;
(四)以权谋私,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知情不报,致使国有资产遭受较大损失,或者玩忽职守,利用职权之便损人利己造成严重影响的;
(五)有其他严重渎职行为或严重错误的。
财务总监在工作中有前款第(一)至(五)项情形之一的,即解聘其财务总监职务。
财务总监有前款所列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 财务总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解聘:
(一)由于健康原因无法正常履行岗位职责的;
(二)经财务总监办公室考核不称职的。

第五章 被派驻财务总监单位的责任
第十六条 被派驻财务总监的单位在下列情况下,必须有财务总监参加拟定并签字才生效,如无财务总监签名有关审查部门不得受理。
(一)决定单位的财务方针和计划。
(二)聘用和更换财务负责人。
(三)审议和批准有关财务报告。
(四)审议和批准单位的年度财务预算、决算方案。
(五)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制定或修改,重大经济合同的签订。
第十七条 单位法人代表应主动与财务总监密切配合。与财务总监共同做好单位经济活动事前控制,事中检查和事后追踪监督。财务总监要接受派驻单位的监督。财务总监没有履行职责或有不良行为的,可向财务总监办公室反映。
第十八条 单位财务人员要切实履行职责,依法进行经济核算,如实反映单位财务信息,积极与派驻的财务总监紧密合作,发现单位在财务方面有不良倾向或不法行为,可以单独向财务总监报告情况,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阻挠或干涉。
第十九条 财务总监协助派驻单位开展业务的正常费用由单位在办公费用中支付。
第二十条 单位法人违反上述第十六条、第十七条者,县政府要对其作出行政和经济处罚,情节严重的要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本暂行办法未尽事宜,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第二十二条 本暂行办法由广宁县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总监办公室解释并监督实施。
第二十三条 本暂行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999年8月23日

萍乡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

江西省萍乡市人民政府


萍乡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
2005.01.31 萍乡市人民政府
萍乡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和《江西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精神,为进一步加强我市农村教育工作,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现作出如下决定。
一、提高认识,明确任务,切实履行市、县(区)、乡(镇)政府发展农村教育的职责
1、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大工程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重点加强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发展农村教育,是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提高劳动者素质,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农民致富,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是使广大农民群众及其子女享有接受良好教育机会、实现教育公平和体现社会公正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要求。农村教育在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农村学校作为遍布乡村的基层公共服务机构,要进一步转变职能,明确责任,在培养学生的同时,还承担着面向广大农民传播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提高农民劳动技能和创业能力的重要任务。县(区)、乡(镇)政府必须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用更大的精力、更多的财力,优先发展农村教育。
2、近年来,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农村税费改革,我市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一些进展,农村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农村教育整体薄弱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相当一部分农村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难以保证,教育教学质量不高,少数乡镇初中辍学率居高不下,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亟待提高,城乡教育差距还有扩大的趋势,教育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亟待加强。
3、办好农村教育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农村义务教育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简称“以县为主”)的体制,县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负有主要责任,市、乡(镇)人民政府也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市政府的职责是:巩固“两基”成果、提高“两基”质量,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农村幼儿教育,协调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同时,规范和发展农村民办教育;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不断增加农村教育投入,新增的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发展农村教育;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大力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落实农村教师待遇,全面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县级政府要按照国务院和省、市政府的要求,全面落实统筹管理本地教育发展规划、经费安排使用、校长和教师人事管理以及县域内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责任。乡(镇)政府对动员组织本地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控制初中辍学负有主要责任,要及时掌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流动情况,向未按规定入学和辍学儿童少年的家长或监护人宣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督促其送子女入学或返学;维护学校的治安、安全和正常教学秩序,治理校园周边环境;按有关规定划拨新建、扩建校舍所必需的土地。经济条件较好的乡(镇)要积极筹措经费,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支持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村民自治组织要继续发挥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中的作用。
二、巩固提高普及义务教育成果和质量,积极发展农村高中教育和幼儿教育
4、大力巩固提高“两基”成果质量,高标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今后5年,全市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在校生年辍学率控制在0.1%以内;小学毕业生100%升入初中,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控制在1%以内;视力、听力和智力残疾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分别达到85%以上;全面扫除有学习能力的青少年文盲(15—24岁),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5%以下。
“两基”巩固提高的各项工作任务要落实到县(区),以县(区)为单位组织实施。县级政府对本地“两基”巩固提高负主要责任,要制定巩固提高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确定巩固提高工作的重点内容和基本要求,采取切实措施予以落实;要统筹县域内的教育资源,调动乡(镇)政府的积极性,把“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抓紧抓好。
5、积极发展农村高中阶段教育和幼儿教育。到2007年,全市高中阶段教育入学率达到85%以上;全市农村地区学前三年儿童受教育率力争达到45%,学前一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85%。
要抓好重点高中和优质高中建设,切实加强薄弱学校改造,做强重点高中,做大一般高中。
鼓励发展民办高中阶段教育和幼儿教育,规范其办学行为,保证其教育质量,促进其与公办学校共同发展。同时,要制止和纠正一些地方出售或变相出售公办高中和幼儿园的做法,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各乡(镇)中心校要把农村民办幼儿教育纳入管理范畴,统一规划,科学布局,严格管理,协调发展。
三、深化农村教育改革,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进一步增强为“三农”服务的能力
6、进一步深化农村教育教学改革。农村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地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为“三农”服务的方向,注重受教育者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的培养。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三教统筹”,充分发挥农村学校的综合功能,提高办学效益。农村中小学要认真执行课时计划,开齐、开好国家规定的各门课程。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初中后教育和“绿色证书”教育,鼓励学生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要切实树立“萍乡经济的全面提升与小康社会的建设主要依靠发展农村教育特别是农村职业教育,提高全体劳动者素质”的观念,高度重视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
7、坚持以就业与致富奔小康为导向,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实行多样、灵活、开放的办学模式,把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结合起来,加强实践教学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在开展学历教育的同时,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实行灵活的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方便学生工学交替、半工半读、城乡分段和职前职后分段完成学业。大力开展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增强农村新一代劳动者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本领。在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各县(区)重点建设好一所骨干示范职业学校和职教中心。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和吸引外资举办职业教育,促进职业教育办学主体和投资多元化。城市各类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要积极开展对进城务工就业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
8、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农民培训为重点开展农村成人教育。农村返乡的初、高中毕业生培训率要达到90%以上。鼓励和支持“定单”培养,先培训后输出。逐步形成政府扶持、用人单位出资、培训机构减免经费、农民适当分担的投入机制。继续发挥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和各种农业技术推广、培训机构的重要作用。在保证必要条件的前提下,农村中小学可一校挂两牌,日校办夜校,动员师生参与扫盲和扫盲后巩固、提高工作,帮助身边的文盲或脱盲学员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四、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要求,切实增加投入,完善经费保障机制
9、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县(区)人民政府要划定本县(区)农村教育经费的最低保障线。市财政要增加对贫困县义务教育的转移支付,县级政府要根据国家和省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要求相应调整财政体制,增加对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将教师工资、危房改造经费和学校公用经费等全额纳入预算,依法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常务委员会专题报告,并接受其监督和检查。
县级政府在安排使用中央、省、市转移支付资金时,对用于农村义务教育的正常经费和危房改造的资金投入等要落实到位。在确保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同时,也要增加对职业教育、农民培训和扫盲教育等的经费投入。对农村成人教育经费按年人均0.2元,由县级政府统筹安排,逐步到位,专项用于农民实用技术培训。
10、建立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上收到县统一管理的制度,将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全额纳入县(区)本级财政预算,实行财政统一发放,确保当年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按月足额到位。同时,按照全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要求,从2004年起,由县(区)政府分三年时间消化历年欠发的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本《决定》发布后,市政府将对发生新欠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和未按要求逐年消化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旧欠的情况,分县(区)予以通报,并上报省政府。
11、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校舍维护、改造和建设保障机制。继续认真组织实施“2003—2005年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2005年,除省财政安排的危改资金外,我市市级安排不少于200万元,上栗县不少于150万元,湘东区不少于120万元,其他县区不少于110万元专项资金,上级财政转移支付教育集资项目的60%,用于完成对现存危房的改造任务。2005年后新产生的危房,主要由市、县(区)政府负责核查、制订规划、落实资金并承担改造任务。要加大校舍建设力度,增加生均校舍面积,提高校舍建设质量,大幅度降低55人以上大班额比例。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可以通过村民自愿提供劳务等方式,支持农村中小学校舍的维护和修缮。农村中小学进一步发展所需的校舍建设项目,由县级政府纳入社会事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统一规划,把所需经费纳入政府预算。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和公民捐资助学。
农村中小学不得举债建设。县(区)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对农村中小学“普九”欠债问题,尽快组织力量认真清理,列入化解乡村债务计划,逐步解决。任何债权单位和个人不得因追索债务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
12、建立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校公用经费保障机制。县(区)政府在安排年度预算时要认真贯彻执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税费配套改革的意见》(赣发〔2003〕5号)及省财政厅、省教育厅《关于江西省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和杂费标准以及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的通知》中规定的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农村小学生均25元左右、农村初中生均40元左右),确保及时足额到位。对贫困地区“一费制”学校,从2004年起,在维持省财政按年生均1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的基础上,再按生均10元标准增加专项补助,其中省、市财政各负担5元。公用经费基本标准将根据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需要和财政能力逐步提高。
严禁截留、挪用、平调农村中小学杂费收入发放教职工工资、津贴、福利和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等开支,严禁挪用农村小学、初中的杂费平衡财政预算,严禁学校主管部门集中农村中小学杂费收入。对违规操作的,上级主管部门要予以通报并严肃查处。农村中小学代收的书本费由学校直接购买书本,不得截留和挪用。农村中小学校的财务管理由县级教育局核算室统一核算,并由县区财政部门监督。
13、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阶段“一费制”收费办法。根据《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关于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推行“一费制”收费办法的意见》(教财〔2004〕7号)精神,从2004年秋季新学年开始,除莲花县和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继续实行“一费制”外,在芦溪县的公办普通小学和普通初中(含义教育阶段的特殊教育学校及特教班)推行“一费制”收费办法。
加大治理教育乱收费力度,严格规范农村中小学收费。农村中小学要严格执行省定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名义向学生收取规定以外的费用或擅自提高收费标准。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要求学校在省规定项目之外为其代收任何费用,不得向学校乱收费、乱集资、乱摊派,对向学校摊派报刊和钱物的单位,一经查实,必须严肃处理,并在新闻媒体上曝光。坚决纠正和制止一些部门到学校轮番检查、动辄罚款、封帐调钱的做法。任何部门(单位)到学校进行检查、收费等活动,都要实行报批制度,未经县级及县级以上政府批准的,学校有权予以拒绝。
14、加大对农村教育专项投入力度。2004年至2007年,省政府每年安排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建设工程专项资金1000万元。我市各级财政也应适当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推动全市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建设工程的实施。各级政府财政还要支持农村初中改善学生宿舍、食堂、厕所和文体设施等条件,提高实验仪器设备、图书的装备水平,使农村地区的初中建设达到国家规定的办学条件标准。学校按规定收取的代收费、杂费和财政预算内的生均公用经费所构成的学校总公用经费,应按国家规定合理安排业务费、公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信息技术教育费的比例,确保实验仪器设备、图书、计算机等的装备水平。
15、加强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设。县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和乡、村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有关规定,提供少量土地作为学校劳动实践和勤工俭学场所。农业示范场所、科技推广基地等社会资源,要面向学校开放。要选派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从事劳动实践场所的管理,担任专兼职指导教师,按照课程改革的要求实施教学计划,积极开展各种劳动实践和勤工俭学活动。
16、建立和健全扶持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助学制度,保障农村适龄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市政府设立扶助家庭贫困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专项资金,争取用5年左右的时间,使全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享受到“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努力做到不让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家庭经济困难的标准由各县(区)界定。从2004年起,除省政府每年安排的专项资金外,我市每年安排不少于25万元,用于补助县(区)解决“两免一补”问题。要确保专项资金及时到校,落实到人,严禁截留和挪用。有关助学资金要注意适当向女童倾斜。
17、开展经常性助学活动,支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鼓励支持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捐资助学,对纳税人通过非营利的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向农村义务教育的捐赠,在应纳税所得额中全额扣除。充分发挥社会团体在捐资助学中的作用。鼓励“希望工程”、“春蕾计划”等继续做好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工作。市、县(区)、乡(镇)政府对捐资助学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
五、加强农村学校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农村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努力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
18、尽快改变农村学校课桌、板凳、讲台破和教室光线暗的状况,妥善解决好师生饮用水问题。要集中必要的财力在二至三年内为每个学生配齐符合标准的课桌凳,为每间教室配置必要的照明设备及符合标准的讲台。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的投入,尽快改变目前农村学校教育技术装备落后的状况。加强音体美劳等设施建设,配备与新课程标准相适应的教学设施。重视农村学校卫生设施的改造,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使农村中小学有一个卫生、整洁的校园,并保证学校安全和寄宿生每人有一张床位。
19、大力推进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要按照课改方案的要求,开足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初中、小学一般都不得少于68课时,在小学三年级以上逐步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认真组织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在做好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争取用五年左右时间,使农村初中基本具备计算机教室(或校园网),农村小学基本具备卫星教学收视点,农村小学教学点具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
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要着眼于教育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关键要抓好应用。要注意与农村各类教育发展规划相结合;与课程改革、加强学校管理、教师继续教育相结合;与“农科教结合”、“三教统筹”、农村党员干部教育相结合。要积极为农村扫盲教育、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信息化建设、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服务。
六、加快推进农村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20、加强农村中小学人事管理。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履行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 、调配交流和考核等管理职能。农村中小学教师调配由县(区)人事部门凭教育行政部门调动函按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有关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招聘录用、职务评聘的具体事宜,按照省教育厅、省人事厅有关规定办理。乡(镇)、村无权聘任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农村中小学校长的选拔、任用、培训、考核、交流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归口管理。按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求,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行农村中小学校长公开选拔,竞争上岗。
乡(镇)政府不设专门的教育管理机构,乡(镇)有关教育工作由乡(镇)长直接负责,乡(镇)可在核定的行政编制内确定一至二名助理或干事协助乡(镇)长管理具体教育事务,并接受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导。小学教育教学业务管理由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和乡(镇)中心小学负责。初中教育教学业务管理由县(区)教育行政部门直接负责。
21、加强农村中小学编制管理。要认真贯彻落实《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编委办等部门关于江西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定与管理意见的通知》(赣府厅发〔2002〕46号)和省编办、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下达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的通知》(赣编办发〔2003〕72号)精神,抓紧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的核定工作。在核定编制时,要充分考虑山区特点,保证教学编制的基本需求。各县(区)编制部门每年要会同教育、财政部门,在批准下达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数内,根据学校发展变化情况核定学校教职工的编制。
要坚决清理并归还被占用的教职工编制,对各类在编不在岗的人员要限期与学校脱离关系。建立年度编制报告制度和定期调整制度。在编制限额内,县(区)政府要及时为农村中小学配备和补充具备教师资格的公办教师到学校任教,以保证农村学校教育教学的需要。
22、依法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全面推行教师聘任制。严格教师资格认定条件,实行教师资格“准入制”,严禁聘用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担任教师。推行中小学全员聘用制,实行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科学考核、合同管理。要将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工作实绩作为选聘教师和确定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主要依据。坚持依法从严治教,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努力杜绝教师严重违法、违纪事件的发生。对严重违反教师职业道德、严重失职的人员,由县(区)人民政府将其坚决清除出教师队伍。努力拓宽安置渠道,妥善分流超编或未聘的中小学教职工。
23、严格掌握校长任职条件,积极推行校长聘任制。农村中小学校长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较高的业务水平。校长应当具备教师资格和中级以上教师职称,一般有5年以上教育教学工作经历。坚持把公开选拔、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作为选拔任用校长的主要方式,保障教职工对校长选拔任用工作参与和监督渠道的畅通。校长实行任期制,对考核不合格或严重失职、渎职者,应及时予以解聘或撤职。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依法民主管理学校。
24、积极引导鼓励教师和其他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充分发挥“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优势,建立区域内城镇中小学教师到乡村任教服务期制度。实行中青年教师轮岗支教制度,促进城镇教师向农村学校流动。鼓励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取得教师资格后到农村学校任教。组织实施大中专毕业生支援农村教育志愿者计划。落实国家规定的对农村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的津贴、补贴。建立教师流动管理服务中心,促进师资合理流动。实行区域内城乡“校对校”教师定期交流制度。城镇中小学教师晋升中级教师职务,应有在乡村中小学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适当提高农村中小学中、高级教师职务岗位比例。建立奖励制度,对在农村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给予表彰和奖励。建立农村教师医疗保障制度,妥善解决就医难等问题。切实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维护好广大农村教师的合法权益,保持农村教师队伍的稳定。
25、努力构建农村教师终身教育体系。各级财政要保障教师和校长培训经费的投入。到2007年,小学教师、初中专任教师要全部符合国家规定学历,新补充的小学、初中教师80%以上分别达到专科和本科学历。加强农村教师和校长的教育培训工作,以“校本培训”为主体,积极开展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的新一轮农村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坚持农村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和定期提高培训制度。从2004年起,用2年左右的时间,对全市农村初中校长普遍进行一次集中培训。
七、切实加强领导,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和支持农村教育事业
26、加强对农村教育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市政府成立全市农村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定期研究解决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市、县(区)两级政府要建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人大、政协、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确保农村教育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从2004年起,市、县(区)政府每年要向上级政府和同级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农村教育工作。
27、推进农村教育改革试验,努力探索农村教育改革新路子。要在总结改革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胆破除束缚农村教育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障碍,在农村办学体制、运行机制、教育结构和教学内容与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创造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教育规律、具有农村特色的教育新经验。
28、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密切配合,共同推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教育部门要切实把农村教育摆在教育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积极推动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统筹安排农村教育发展的各项经费,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发展改革部门要切实把农村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并作为优先发展领域给予支持;财政部门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保障职能,依法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完善农村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农业、科技、劳动、人事、编制、国土、建设、税务、公安、价格、出版、卫生、文化等部门都要结合本部门的实际,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支持农村教育工作,特别是在推进“农科教结合”,行政划拨改(扩)建用地,危房鉴定、校舍设计、质量检测的费用减免以及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等方面,对农村教育要给予大力支持,形成政府统筹、有关部门各司其责、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监察、审计、物价部门要在查处学校不良行为的同时,依法维护学校权益,在优化办学环境、为学校提供服务上下功夫。
29、进一步完善对口支援农村教育的制度。有关农村中小学要充分发挥全省大中专院校对口支援贫困县乡农村中小学校“结对帮扶工程”的作用,努力争取全社会的力量开展对口支援农村教育。与此同时,要积极探索市、县(区)机关、单位、学校支援农村学校及社会各界支援农村教育的新途径。
30、加大城市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和服务力度,促进城市和农村教育协调发展。市、县(区)政府要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中小学为主,保障进城依法居住、依法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
31、加大对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的督查力度。县级政府的教育工作水平直接关系到全市、全省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县级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教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市政府配合省政府做好省政府对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的督导评估制度,重点从领导职责、教育改革与发展、经费投入与管理、办学条件、教师队伍建设、教育管理等六个方面进行督导评估,并将督导评估的结果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和依据。
32、进一步优化农村教育环境,营造发展农村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要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创造良好育人氛围,创建安全文明校园。要大力宣传捐资助学、支持农村教育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大力宣传辛勤耕耘在农村教育工作第一线,为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的优秀教师、先进模范的事迹,大力宣传关心农村教育、为农村教育办实事的领导干部。
八、严格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33、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加强对农村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与学校精神文明建设,自始至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市、县(区)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完善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和事故责任追究制,建立学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健全重大伤亡事故报告制度,降低重大事故发生率。大力加强对师生的健康教育,抓好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工作,健全卫生防疫制度,完善防控“突发性疾病”的工作机制,增强师生应对突发疫情的自我防范能力。扎实抓好各种伤害事故特别是学校建筑、防火防盗、宿舍管理以及游泳、交通等方面的安全教育防范工作,规范对学生的管理,维护校园内稳定。
34、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各级政府要加强附设在农村小学内“幼儿班”的管理,不得以非本校“幼儿班”学生为由拒收就近入学的学生入学。小学毕业生升初中免试入学,不得组织任何形式的升学考试。所有中小学校也不得举行或变相举行任何形式的新生入学考试。农村中小学学籍实行电子化管理。
35、农村中小学要按照全市的统一部署,积极投身已经全面启动的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和即将启动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按照新课程方案的要求。从2004年秋季开学起,全市所有小学三年级均应开设英语课,各地、各校要积极、认真地抓好落实。转变办学理念,调整课程结构,强化课程功能,加强课程管理,优化教学过程,完善评价体系,对中小学课程尤其是课堂教学来一次深层次的变革,以适应新时代对人才的新要求。
按照新课程方案的要求,从2004年秋季开学起,全市所有小学三年级均应开设英语课,各地、各校要积极、认真地抓好落实。
36、学校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要开足、上好每一门课程,使全体学生具备继续学习与生活所必需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同时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使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形成的过程同时也是掌握学习方法的过程和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过程。
37、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要结合各自的实际,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创造办学特色,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与适应能力。农村普通高中要引入职教因素,开通“普高、职高、中专”转录通道,对普高二、三年级愿意就读职高、中专的学生可办理有关转录手续,也可在校内实行分流教育。
38、不断完善农村中小学教育评价体系,大胆改革考试招生制度。2005年,我市将有新课程改革后的首届初中毕业生。要以此为契机,尽快研究、制定中考改革方案,与课程改革相对接,与高考改革相对接,在考试科目、考试内容、考试结构、考试技术等方面大胆改革,综合考评学生的基础知识、综合能力与个性特长,并不断改革与完善初中升高中的招生办法。
要把高中阶段升学率作为考评农村初中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初中学校不仅要为普通高中输送大批合格的、高素质新生,同时,还要把为职业高中、中专、技校输送更多新生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为造就更多社会主义事业各类建设人才和劳动者奠定基础。

二○○五年一月三十一日